[WebTech #59] CSS > 3. CSS 語法 > 3-1 選擇器(Selector)
之前的文章,已經討論過「何謂 CSS」、「如何套用一個寫好的 CSS 檔至 HTML 中」等主題,所以這篇我們集中心力,來討論 CSS 最核心的一樣東西:「選擇器(Selector)」。
先定義何謂「選擇器」。其實這個中文翻譯我不是很喜歡,但是所有書籍都這麼稱呼它了,我只好從善如流。CSS 檔內是由一條一條的「規則」所組成的,外觀長得像這樣:
a {
color:red;
}
這告訴 HTML,碰到標示為 ... 之間的文字,就把它的顏色變成「紅色」。而這每條「規則」,就稱為一條「選擇器(Selector)」。也就是說, a { ... } 這條規則,會去自動匹配是否有名為 的 HTML 標籤,如果有,就套用 a { ... } 這條規則內的設定。英文原意是「a { ... } 會主動出擊『選擇』(Select)它想套用的對象 ,故命名為『選擇者』(Selector)」,而中文就翻譯為「選擇器」。其實我個人認為不要翻譯直接用原文,或另外取名(如:匹配規則,「匹配」也有點「Select」的味道在內)比較好。我重「字義」>「字形」,所以以後我都以「匹配規則」,來稱呼「Selector」(不習慣者請見諒喔)。
由於 CSS 的主體就是由這一大堆的 Selector 構成,所以想學 CSS,非得學會構成 Selector 的語法不可!剛剛示範的,是最簡單的一種匹配規則。其實 CSS 有相當複雜的「匹配規則文法」。下面這篇文章挑出常用的 30 種,建議想學 CSS 的朋友,一定得先學會這 30 種匹配規則的文法,將來撰寫 CSS 檔時,才能得心應手。
原文連結如下:
http://net.tutsplus.com/tutorials/html-css-techniques/the-30-css-selectors-you-must-memorize/